原标题:减贫千万 今年我们这么干(两会深聚焦)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陕西、甘肃、宁夏、贵州、江西、河北……近年来,总书记几乎走遍了所有最贫困地区。每到一处,他都结合当地实际,对脱贫攻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去年我国减贫1000多万人。按照计划,今年我们还需减贫1000万人。脱贫,越往后越艰难,越是硬骨头。然而,我们没有退路,只能以“钉钉子”精神勇往直前,冲出深水滩、啃下硬骨头。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今天,我们对话代表委员,看看总书记去过的十个贫困地区有何新面貌,问问总书记万般牵挂的困难群众日子过得好不好,听听新的一年如何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
河北张家口市
【一问】扶贫咋防扶懒汉?
【背景】2017年1月24日,总书记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时指出:“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
河北省张家口市郭建仁代表:
扶贫不能一味输血,要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防止扶贫扶成“懒汉”。近年来,河北省在推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上下了很多功夫。这个方向是对的,但还应加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注重实践效果,开展精准培训,发展“高精尖”种植户、养殖户,使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化、职业化;增强农民专业素质,提升主动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现在,脱贫攻坚很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农民对市场、政策信息了解渠道狭窄,很难及时调整种植、养殖思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等。2017年,我们要着力在这些问题上做好功课、做足文章,多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特殊作用,同时让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携手推进。
“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总书记的话说到我们心坎上了,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真正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马 晨整理)
宁夏固原市
【二问】特色资源咋用好?
【背景】2016年7月18日下午,总书记来到宁夏固原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实地考察精准扶贫情况。总书记强调,扎扎实实把生产搞上去,持续稳定地增加收入。
宁夏固原市马汉成代表:
固原的扶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国务院督察组来宁后,认为宁夏的异地搬迁工程可以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对于固原而言,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鼓舞。
宁夏贫困绝对人口不多,但是占的比重却不小,过去的一年宁夏减少贫困人口19.3万人、贫困村249个,固原市减少贫困人口9.6万、贫困村150个,在一年中减少这么大规模贫困人口和村子也是历史上少有的。
去年,总书记到我们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视察,县乡村干部群众心气高得很。杨岭村位于六盘山国家森林区域,群山环抱,鸟语花香,有着丰富的绿色资源。杨岭村又位于红军长征会师地附近,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加上回族人文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是个好选择。当然,这就需要规划,配套措施和相关资源资本的协调也要跟上。相信未来,这里会成为一个特别美丽的乡村旅游样板间!
(本报记者 朱 磊整理)
安徽金寨县
【三问】挪出穷窝咋生活?
【背景】2016年4月24日下午,总书记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村民。村干部递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调查表》,总书记一边念着表格上的项目,一边向村民陈泽平了解贫困户搬迁等支出和补贴情况。
安徽省六安市毕小彬代表: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是安徽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
2016年3月起,金寨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当头炮”。精准锁定搬迁对象,按照程序,精准确定搬迁人口和安置去向,签订搬迁协议。
截至2016年底,共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对象5708户、20260人,其中搬迁至县城721户、2735人,搬迁至集镇873户、3386人,搬迁至中心村庄3355户、11661人,搬迁至自然村庄759户、2478人。
易地搬迁不能一劳永逸。贫困户搬出来了,但并不意味着就脱贫了。为此,金寨县实行“两业推动脱贫”,即鼓励自主发展产业和政府推动就业。2017年,将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电力和通讯配套,做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扶贫同步,力争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就业、能脱贫。
(本报记者 徐 靖整理)
江西井冈山市
【四问】老区致富该咋干?
【背景】2016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总书记到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考察时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总书记对群众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江西省吉安市胡世忠代表: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井冈山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贫困发生率降至1.6%,全市群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
精准识别从“面上掌握”到“精准到人”。2014年井冈山在吉安全市率先提出“红蓝”两卡识别办法,率先实现精准聚焦,不搞大概印象、笼统数据,而是聚焦贫困面有多大、贫困人口有多少、致贫原因是什么、脱贫路子靠什么等一系列精准问题。以“村内最穷、乡镇平衡、市级把关、群众公认”为原则,确保贫困户一个不漏,非贫困户一个不进,贫困原因个个门清,脱贫门路户户有数。
目前,井冈山市已退出贫困县。2017年,率先脱贫“摘帽”的井冈山,将带领老区群众积极致富,过上更加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魏本貌整理)
贵州遵义县
【五问】脱贫如何可持续?
【背景】2015年6月16日至18日,总书记对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进行脱贫考察。他强调,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贵州省遵义市郑维勇代表:
当前,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更需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定位。选产业很重要,不可盲目,一定要合群众的实际、对市场的门路。
花茂村虽然离城区有点距离,但村里把全域旅游、现代农业、民族工艺、美丽乡愁巧妙糅合,走出一条精准脱贫新路。
昔日遵义偏僻的荒茅地,如今成了有乡愁的“美田园”。现在的花茂,群众自信、笑容多了,说明扶贫的措施在这里对了路,贫困户的笑是最好的证明。
2017年,我们扶贫要更精准、更注重可持续性,多动员、多宣传、多培训,多实施有针对、能干成、见成效的措施。
(本报记者 汪志球整理)
陕西延安市
【六问】搬走能否富起来?
【背景】2015年春节前,总书记回到自己曾插队落户过的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们,并给乡亲们送上他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
陕西省住建厅任勇委员: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对我们提出了要求。两年来,陕西省包括延安市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脱贫政策,取得了成果。截至2016年底,延安市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0.52万人降到1.02万人,吴起、黄龙、志丹、宝塔、子长、安塞、甘泉7个县区实现整体脱贫。
客观来说,陕西的移民扶贫搬迁工作量较大,“十三五”期间,陕西正实施对120万人、36万户采取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易地搬迁以后,围绕农民致富问题,陕西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组织农民在安置点进行来料加工、制鞋制衣、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新业态促进新就业,农民除了住上新楼,一个月还能有三四千元收入。陕西的目标是让农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老区人民、山区人民得到了实惠,同时,土地生产更加集约,生态保护更有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今年,延安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搬出来的老乡留得住、富起来。
(本报记者 许 晴整理)
河南尉氏县
【七问】种田怎样更赚钱?
【背景】2014年5月9日,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看到清一色的小麦长势喜人。他强调,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要统一起来,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河南省开封市吉炳伟代表:
开封现有的贫困村,基本上都靠种地为生,要确保贫困人口快速脱贫,抓好贫困村的产业开发是重中之重。
岗李等乡镇的29个贫困村,打造苹果、大桃、乌克兰大樱桃等果树产业带,实现亩收入5000元以上;张市镇郭家村等14个贫困村,800余户贫困户种植优质小麦,亩均增收340元左右,这是今年尉氏县农业种植的“经济增量”。
产业扶贫项目要安排精准,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选择脱贫路子,或者搞种植、养殖、加工,或者搞商业、搞贸易、去打工。
尉氏县从实际出发,发展多元产业,主次兼顾,培育贫困户内生造血能力,力争实现脱贫摘帽不返贫。2017年,将依托纺织服装、现代家居、健康医疗设备三大主导产业,带动就地就业;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实现“户有产业”;强化金融扶持,促进自主创业。
(本报记者 齐志明 朱佩娴整理)
内蒙古阿尔山市
【八问】陋居如何能改善?
【背景】2014年1月26日下午,总书记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看到郭永财等群众住房还比较困难,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内蒙古阿尔山市司艳华代表:
阿尔山市地处寒温带,冬季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通过棚改,困难群众住进了暖心房,“不用捡柴生火,燃气就能做饭”。阿尔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目标,每年民生支出占比都在70%以上,重点民生领域累计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
近年来,阿尔山把棚户区改造和脱贫攻坚工程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截至2016年年底,阿尔山已经累计投入36亿元,完成房屋征收9688户、62万平方米,完成了城区棚户区改造任务。2017年,阿尔山市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无房、危房贫困户年内搬入新居。与此同时,依靠“民生财政”,一大批惠及民生、服务旅游的项目和工程相继建设完成,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特别在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了合作医疗,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本报记者 常 钦 张 枨整理)
湖南花垣县
【九问】企业如何促脱贫?
【背景】2013年11月3日至5日,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调研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之策。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湖南省王填代表:
只有注入市场的力量,才能让贫困地区从根本上脱贫,也才能让农民兄弟有尊严地脱贫。
2016年,作为湖南知名的商业企业,步步高集团响应党中央号召,启动产业扶贫点石计划,一年来建立扶贫采购基地26个,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达3.1亿多元,建立了农超对接扶贫新模式。
扶贫关键是要从供给侧发力,帮助贫困农村找到合适的优质项目。民营企业扶贫天然具有市场化意识,因此扶贫效果比较好,可持续性强。如果引导得当,完全可以成为一支庞大的扶贫大军。
企业扶贫,必须要企业、政府、农民三头热,公益、生意、收益三结合,才有可能让政府成为企业扶贫的推手,让市场成为永不撤退的扶贫工作队。2017年,步步高集团会继续努力,加大扶贫参与力度。
(本报记者 侯琳良整理)
甘肃渭源县
【十问】发展缺钱怎么办?
【背景】2013年2月2日至5日,总书记来到甘肃定西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作出了“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
甘肃省定西市张令平代表:
近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推行资金项目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让群众入股企业拿分红、得实惠。
金融扶贫是解决农民发展缺资金的关键举措。定西元古堆村已实现精准扶贫贷款全覆盖。政府投入20万元作为互助增信启动资金,争取社会各界捐赠100万元注入村级互助基金,按1∶10比例在农村信用社进行担保贷款。目前已为103户群众投放产业贷款238.5万元。
采取土地、资金等多种形式入股,能拓宽贫困群众收入渠道。龙头企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截至2016年底,元古堆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221户1098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4户20人,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35元,比2012年增长79.7%。今年,我们要继续攻坚,向着脱贫“摘帽”冲刺。
(本报记者 银 燕整理)
特刊视觉统筹:蔡华伟 张芳曼 李姿阅 沈亦伶 郭 祥